在小孩子的世界里,吃喝拉撒睡是他们的“日常工作”,饿了宝宝会哭,这时父母就要宝宝喂食,而通过合理的饮食,可以让宝宝获得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,帮助体格健康发展,有助于增强免疫力。但近年来小儿肥胖率有所增加,所以父母要特别注意预防小儿肥胖的发生。因而有的父母为了控制宝宝的体重,就在吃上下功夫,餐餐定量,殊不知,这样做是错误的!
案例:1岁宝宝三月没长体重 竟因餐餐定量吃不饱
1岁的宝宝乐乐(化名)已经开始咿呀学语,可父母却发现他和同龄的宝宝相比,无论身高还是体重都偏低,直到在医院里,才找到了其中的症结,原来父母担心宝宝从小长成胖子而每餐定量,奶量每日500ml左右,每日三餐,但妈妈每顿饭是固定的量。医生分析:孩子近3个月无患病史,消化吸收正常,但妈妈每顿饭都定量,宝宝之所以不长了,问题就在于孩子没吃饱。
原来担心宝宝长胖的家长不少
据了解,当前不少年轻的父母会认为“从小吃多了,胃口撑大了,长大了就会变成大胖子”。因此给宝宝餐食定量的父母不在少数。对此,二轻儿童保健专家建议家长不要定量,而是孩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。
乐乐妈妈听了医生的话后回家调整了喂养方式,结果发现孩子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,“我和我爱人回忆过去喂饭情况,每次吃完饭孩子抱着空碗不撒手,我把碗抢下来孩子就哭,我再喂点水孩子就不哭了。”乐乐妈妈此时才恍然大悟,原来过去的3个月里,孩子一直都处在半饥饿状态。
出生后3个月喂养要按需进行
在临床中,何绘敏发现,因为喂养方面存在问题,有的导致体重增长迟缓,有的因为辅食添加不当导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。张美瑜提醒家长,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,纯母乳喂养一定是按需喂养。
二轻专家说,以往主张4个月开始加蛋黄、米粉和果汁等,但最新的喂养规范建议6个月开始加辅食,先加米粉、菜泥和果泥,7个月开始加瘦肉、肝脏和动物血等。有的家长加辅食时发现孩子拒绝,之后就不给加了,自认为孩子不爱吃。其实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有一个接受过程,应反复加,孩子逐渐会适应的,如果一直以奶为主,6个月后不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要,就会影响体格发育,严重时会导致营养不良。
延伸阅读:小儿喂养原则
1、纯母乳喂养
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,从6月龄起,在合理添加其他食物的基础上,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。
哺乳次数:3月龄内婴儿应按需哺乳。4~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,每3~4小时一次,每日约6次。
2、部分母乳喂养
母乳与配方奶或其他乳类同时喂养婴儿为部分母乳喂养,其中母乳与配方奶同时喂养的方法有下列两种。
1)补授法:6月龄内婴儿母乳不足时,仍应维持必要的吸吮次数,以刺激母乳分泌。每次哺喂时,先喂母乳,后用配方奶补充母乳不足。
2)代授法:一般用于6月龄以后无法坚持母乳喂养的情况,可逐渐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,用配方奶替代母乳。
喂养次数:因新生婴儿胃容量较小,生后3个月内可不定时喂养。 3个月后婴儿可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,此时应开始定时喂养,每3~4小时一次,约6次/日。
奶量估计:3月龄内婴儿奶量约500~750毫升/日,4~6月龄婴儿约800~1000毫升/日,逐渐减少夜间哺乳。